近日,由全国政协常委、联合国首任环保艺术大师袁熙坤先生公益创作的“嫦娥舍利”版“女娲补天”雕塑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上亮相。
“女娲补天”雕塑是袁熙坤先生应联合国邀请而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用以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补天行动”,倡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打击破坏臭氧层行为,号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该雕塑被联合国选定为“补天行动”的代表形象。此批捐赠给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女娲补天”限量缩小版作品是袁熙坤先生首次以中国探月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作品中女娲手中所托的补天石中镶嵌有飞天而归的“嫦娥舍利”——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运载火箭残骸。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搭载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部分残骸经公证后留存,成为极其珍贵的航天纪念品。袁熙坤先生因其所承载的代表人类文明与和平的伟大意义而将其命名为“嫦娥舍利”,而该批限量作品也成为环保与航天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藏。
袁熙坤先生说,与中国探月元素相结合,将嫦娥卫星运载火箭的残骸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不仅是合理回收利用航天垃圾的环保之举,也是宣传中国探月工程的一项举措。他还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说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深化航天领域和其他科技领域国际合作,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认为此举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点贡献。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先生向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赠送“嫦娥舍利”版“女娲补天”
“嫦娥舍利”版“女娲补天”雕塑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给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和平和友谊,这批承载中国探月元素及人类环保愿望的精美雕塑作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最为珍贵的“国礼”,赠送给了与会的各国政要。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是中国探月工程公益合作的唯一执行机构。旨在通过社会各界对中国探月工程的公益支持开展航天领域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公益项目。嫦娥二号运载火箭残骸已通过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特许经营授权,其收益将用于国家探月工程的科研奖励及科普教育等公益事业。
(撰 稿 人:赵晗冰)
(责任编辑:徐沈怡)
返回列表2025-03-01
2025-05-16
2025-05-09
2025-05-02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