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动态

第四届“光华杯—案例•模式•产品”专题讲座比赛第二场在基金会举行

发布日期:2012-05-15

5月14日,第四届“光华杯—案例•模式•产品”专题讲座比赛第二场在基金会报告厅举行。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晋阳、副秘书长张振威、梁范栋及各部门主任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基金会全体员工参加。

讲座比赛现场

第一讲题目为《浅析书海工程募集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由图书事业中心副主任陈思主讲、基金管理部郑崧松主持。

主讲人陈思分别从图书募集资源分析、募集模式的形成及发展、模式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策三方面对书海工程图书募集模式进行详细阐述。陈思首先从图书募集的资源分析入手,通过与国内其他图书公益项目进行对比,以及引入积压率、退货率等专业概念,系统的总结出书海工程募集模式的重要特点;并且结合丰富的案例,给大家建立起包括行政手段、政策手段、服务手段以及经济手段四部分构成的图书募集树,生动直观的向大家展示了图书募集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分析现阶段存在的各种客观制约因素, 相应的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并指明了书海工程募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讲人陈思

主持人郑崧松

点评中,大家对主持人以及主讲人的出色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次讲座的评委进行现场打分,并根据票数统计评出最佳点评人为办公室郑丹。

最佳点评人郑丹

最后,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晋阳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讲座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其中,多次用数字说话、与同行业项目的对比,以及构建的募集树等图文并茂的内容和形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讲座的主题。同时,他也指出了讲座中存在的不足:讲座的标题与内容的切合度不够,讲座的内容研究分析的不够深入。

第二讲题目是《浅谈书海工程捐助模式》,由图书事业中心主任助理刘潇骁主讲,媒体事业中心副主任王博主持。

主讲人刘潇骁

主持人王博

刘潇骁首先分析了书海工程捐助工作开展多年来形成的特色捐助模式及运行现状,即书海工程的捐助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条行政部门主导,行业力量支持,各地基层政府大力支持,各爱心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金会作为公益服务平台的“公益价值链”。他随后提出了目前书海工程图书捐助存在的问题——联系大规模捐赠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维系和引导受助单位持续运作,受现有图书品种制约等,以及面对这些问题,书海工程下一步工作中应该努力改进的地方和提升的方面,如确立以联系机构、政府牵头的捐赠为主,单个单位捐赠为辅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大企业、政府等大规模捐赠方的服务工作,强化边际效应;实行打包捐赠的方式等。

最佳点评人博赫

在点评环节,大家对主持人王博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称赞,评价王博的主持风格老练稳健且应变自如。同时各点评人也对主讲的内容及书海工程的具体捐助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基金管理部副主任博赫获得第二讲最佳点评人。任晋阳理事长在点评中耐心地分析了课题解构及语言格式等多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若课题添加政策文件内容、与国内同类图书捐助项目的比较、基金会内部“打开围墙做项目”带来的各部门对书海工程的支持及书海工程捐助工作面对瓶颈应有的积极措施等研究成果,此课题才会更加成熟有深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书海工程今后的捐助工作取得大突破。

第三讲题目是《物资募集模式的几点思考》,由农村事业中心副主任马骁主讲,徐剑非主持。

主讲人马骁

主持人徐剑非

主讲人马骁通过对“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案例的全面剖析,阐述了物资募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对物资募集各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物资募集日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设想。

最佳点评人王军岩

在点评环节,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主讲人依次进行了解答,点评人对此次讲座表示认可的同时,也指出了讲座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图书事业中心王军岩获得第六讲的最佳点评人。任晋阳理事长在点评中指出,本次讲座形式活泼,但没能很好地展示捐物助困行动项目在物资募集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缺乏传承性,今后应重点加强对于物资募集模式可复制性及标准化的研究,争取物资募集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撰稿人: 刘扬、边文聪、徐剑非)

(责任编辑:徐成钊)

返回列表